課程名稱:初級急救學
開設學系:生活科學系
學類:健康類
學分數:3
課程性質:基礎課程
開設學期:103學年度下學期(104年3月)
教材型態:網頁
播授管道:數位學習平台
面授次數:4
學科委員:哈多吉、馬惠明、鍾鴻春
教學設計及媒體委員:劉嘉年
教學目標:
透過介紹急救的流程與原則、心肺復甦術、外傷與止血處理、固定與搬運傷患、以及常見急症的處置等內容與示範,讓學生學會自救救人的知識與技能,以降低因缺乏急救知識而導致延誤病情或喪失生命的情形。
課程概要:
1.基礎生理與解剖介紹
2.生命徵象及身體評估
3.溺水、中毒處置
4.心肺復甦術
5.哈姆立克急救法
6.外傷、燒傷、電傷、休克的基本處置
7.傷患搬運
8.急救器材使用與急救包
9.出血包紮、止血法、骨折固定
10.常見疾病的急症處理
須具基礎知識:具高中以上(或同等學力)
備註:
初級急救學實習課程內容說明: 本課程之實習操作部份,與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合作,並以該會之急救員訓練課程為主,總時數至少16小時,課程內容如下:一.認識紅十字(1.紅十字運動。2.紅十字組織。3.紅十字宗旨、原則及標誌。)一小時。二.急救概述(急救的定義、目的及處理原則。)一小時。三.心肺復甦術(1.心肺復甦術的實施。2.呼吸道異物哽塞的處理。)三小時。四.創傷(一般創傷的處理與止血方法)一小時。五.包紮(三角巾包紮)二小時。六.休克、普通急症(休克、意識不清、暈倒、急性心臟病、中風、痙攣或抽搐、異物入眼、耳、鼻之處理。)一小時。七.中毒(1.中毒急救目的與一般原則。2.常見中毒的急救方法)一小時。八.燒傷與過熱過冷的影響(1.燒傷的處理。2.中暑、中熱衰竭、熱痙攣、凍傷的處理。)一小時。九.骨骼、關節、肌肉的損傷(骨折、扭傷、脫臼之症狀與處理)二小時。十.傷患運送(1.傷患運送的目的與注意事項。2.徒手與器械運送法。)一小時。十一.測驗(學科及術科測驗)二小時。